
面对北京持续的外交压力,台北能否运用其重要科技资产半导体晶片(芯片)来增强国际影响力?
台湾国际贸易管理局9月23日将南非列入晶片出口管制名单,原因是南非政府持续要求台湾驻处更名为“台北商务办事处”,并迁出首都,台湾方面决定限制对南非的半导体、晶片与记忆体等相关产品出口,以示反制。“晶片牌”涉及40多家与半导体生产链有关的台湾公司。
外界分析,南非意欲在今年11月主办二十国集团峰会(G20)前向北京示好,预计习近平将参加峰会。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台湾对南非的晶片出口管制在宣布仅两天后即被外交部叫停。有分析称,这显示台湾在科技外交上的谨慎与面对的挑战,也可能是忌惮于此类行动将影响到全球半导体供应链。
观察此次台北与南非的短暂交锋,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庄嘉颖对BBC分析称,台北希望向那些在中国政府的要求下施压台湾的政权发出信号:“许多国家可能会认为这样的行动是没有成本的,但半导体(出口)禁令的宣布表明情况可能并非如此。撤回禁令旨在显示台北愿意对话并保持理性,但不希望这一立场被视为理所当然。”
“当然,如果施压台湾的情况重复出现,台北最终还是将被迫采取行动,否则其施加的威胁将被视为空洞和不可信的。”庄教授说。
彭博社专栏作家卡莉希玛·瓦斯瓦尼(Karishma Vaswani)则指出,台湾首次对南非实施晶片出口限制,是为了在中国进一步孤立其全球地位前,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外交筹码。
不过,瓦斯瓦尼表示,即便南非对台湾晶片的需求所占份额很小,但台湾此举具有象征意义。她表示,台积电生产了全球约90%的高阶晶片,台湾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不可或缺,至少目前是如此,但这种优势可能不会持续太久,目前南非的选择有限,但在台湾采取行动之后,已经出现关于供应链多元化的讨论,美国、中国、韩国和日本都在考虑之列,短期内这些替代方案面临规模和技术专长的挑战,长期来看,台积电可能会失去优势。
换言之,由于日本等台湾半导体产业链重要盟友,在南非或非洲各地也有业务,如果台湾对南非施行禁运措施,有可能也影响到盟友的生产,这是敏感且复杂的外交课题,牵涉的不仅是台北与北京在南非的交锋,还有全球半导体生态圈的问题。
从外交摩擦到晶片制裁
这场争端源于双方长期的紧张关系。
南非1997年与台湾断交,次年与北京建交。2023年,南非举办金砖国家峰会(BRICS),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之后台湾面临南非当局压力,除了要求台湾办事处改名,并逼迫将其办公室从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亚迁至商业城市约翰尼斯堡,此举被台湾视为进一步降级双边关系的动作,并向南非抗议。
随着2025年G20峰会临近,南非的压力加剧。台湾外交部官员曾向台湾官媒透露,南非的行为已损害台湾,这成为台湾采取反制措施的直接导火线。
9月23日,台湾打出第一张晶片牌。台湾国际贸易管理局宣布,对销往南非的多数晶片实施出口前审批制度。这是台湾首次单方面对特定国家施加半导体出口管制,涵盖47项产品,包括二极体晶片等关键组件。
对此,台湾经济部表示,此举是为了“维护主权”,回应南非的“敌对行为”。
这一决定迅速引发国际关注。南非每年从台湾进口价值约3000万美元的晶片,虽然金额不大,但对其汽车制造业(如丰田南非分公司)仍有潜在影响。
对此,南非外交部发言人克里斯平·菲里称,双边关系属“非政治性质”,并强调南非作为铂族金属(如钯)供应国的角色,对全球半导体产业至关重要。
仅两天后的9月25日,台湾经济部在与外交部讨论后,宣布暂缓发布管制公告。台湾外交部证实,此决定与南非提出就代表处迁移问题进行谈判有关。
有分析称,台湾这一快速转弯显示台湾内部对策略的犹豫,但同时也暴露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脆弱性。
台湾外交部改称47项出口南非货品改为“核准制”,“仅是进入预告程序前的资讯揭露,尚未刊登行政院公报中心,因此并未进入正式预告程序。”
中国《澎湃新闻》则引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称,中国晶片产业快速发展,先进制程晶片不断突破,“2024年,中国大陆向南非出口晶片,是台湾地区对南非晶片贸易量的三倍。台湾当局有关举措不会对南非相关产业产生实质影响,只会反噬其身”。
德国到南非晶片外交效果几何" tabindex="-1" class="bbc-1mewxu4 eglt09e0" style="box-sizing: inherit;font-size: 2rem;line-height: 2.625rem;font-family: Helvetica, Arial, STHeiti, 华文黑体, 'Microsoft YaHei', 微软雅黑, SimSun, 宋体;color: rgb(20, 20, 20);padding: 0.5rem 0px;margin: calc(1.5rem) 0px calc(1rem);scroll-margin-top: 1rem">从德国到南非,晶片外交效果几何?
在这场短暂的“晶片战”中,台湾首次将半导体产业作为外交武器,针对中国好友南非发起攻势。但这一策略的有效性仍有质疑声音。
专家分析指出,台湾此举意在警示其他国家不要追随中国孤立台湾的政策。这一事件标志着台湾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运用科技优势的地缘政治转变,反映出总统赖清德上任后,在两岸问题上采取更强硬立场的意图。
路透社引述丰田南非负责人安德鲁·柯比表示,影响“很可能很小”,因为汽车业不直接进口晶片。南非作为资源大国,反过来供应全球半导体所需的铂族金属,这让台湾的管制可能适得其反,引发供应链反噬。
严格说来,台湾试图利用晶片主导地位在国际上争取利益,这并非首次。
2021年,新冠肆虐期间,被世卫组织(WHO)排除在外的台湾面临买不到疫苗的窘境,彼时德国方面因汽车行业不够晶片出产,而向台北提出购买台湾台积电晶片后,台湾顺势向德国请求协助取得新冠疫苗,在台湾引发一阵热议。彼时柏林忧心北京反制,对此事采取低调态度并且避而不谈。2023年,台湾台积电在德东大城德勒斯登宣布盖晶圆厂,预计2027年完工。
分析台湾打晶片牌的成效,新加坡学者庄嘉颖告诉BBC说,与其他关键产品和市场准入一样,对半导体的控制可以成为国家政策的一种工具。“但这是否有效将取决于行动的目标。如果目标拥有需要台湾半导体的关键产业,并且找不到便宜或容易的替代品,那么限制晶片销售是有一定用处的。”
但庄嘉颖也解释,限制销售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被制裁的国家)会找到替代品,即使这些替代品不完美。”
瓦斯瓦尼则评论称,晶片“无法永远拯救台湾于水火,但就目前而言,晶片是台湾最有力的武器,本次果断行动表明台湾不会默默承受外交羞辱”。 在台湾邦交国被中国“剃光头”的危机下,“台湾不应该问自己是否有能力将晶片武器化,相反,台湾应该思考如果不这样做,后果会如何?”
一场短暂的“晶片战”能否让台湾重新思考新的外交工具?除了对南非之外,对更大的经济体及国家,打晶片牌有效吗?除了晶片之外,台湾还有其他外交活棋或武器可用吗?
从德国到南非,未来台湾将如何运用晶片在外交上反制外交孤立,可能还会成为热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