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川普(Donald Trump,特朗普)本周重返白宫,他在首次总统任期内开启的美中贸易战,被外界预期可能愈演愈烈。深耕中国大陆市场多年的台商再次面临中美博弈带来的挑战。
川普胜选前后,多次谈及加征对华关税并向北京施压。经营横跨台湾、中国、美国甚至全球市场的台商,该如何因应?台商到东南亚投资设厂分散风险,或者施行中国生产、东南亚销售的“绕道”策略,能否化解危机?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IU)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马志昂(Nick Marro)向BBC中文说,对台商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川普2.0的不确定性。关税何时会实施?针对谁,税率是多少?这种不确定性往往对商业决策造成重大影响,并抑制信心,企业则通常会选择采取“观望”的态度。此外,虽然白宫新任国务卿和国家安全顾问通常被视为亲台,“但川普本人曾公开称台湾‘窃取’了美国的晶片产业。这将持续引发对针对台湾的关税行动的担忧。”
此外,针对台商搬迁生产线到东南亚或回台分散风险的策略,台北独立智库“台湾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钱思敏向BBC中文说,一些在大陆的中小企业过去因应美中贸易战改变了生产据点等,耗费了不少人力和成本,而产品良率也没有多大提升,因此了解强化研发方向的重要性多于移转生产线。
两家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的台商企业——新代科技与一家珠宝装饰公司,向BBC分享了川普2.0它们的应对之策。
川普遇刺第二天“我决定到中国以外寻找生产基地”
在广州开设珠宝代工“传盛设计”工厂的台商林道铭告诉BBC中文,去年7月他便前往泰国,买下曼谷附近工业区的厂房和土地,预计今年可以开始生产。从20多年前开始,传盛在番禺为美国百货商场进行了数十年的珠宝ODM代工。20年来,公司每年出口500万件以上的耳环、戒指等饰品到美国,主要市场包括美国的Walmart、梅西百货(Macy's)以及亚马逊网店等。
林道铭向BBC解释,面对川普参选,台商们在总结经验教训后,早于去年便开始准备如果他重返白宫该如何避险。主要策略之一便是将部分生产链移至中国以外的地区,这也就是台媒所称的“中国+1”:“这样如果他真的把中国关税提高到60%,我也有一个预备的地方。”
面对地缘政治的激烈变动,林先生告诉记者说,在大陆的台商基本上认为华府对北京持续施压已经成为基本国策,“不论谁当上美国总统都一样!当川普耳朵被打了一枪的第二天,我就决定到中国以外的地方寻找生产基地。当然,制造业想要全面搬离中国并非易事!毕竟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善的产业链,几乎涵盖所有行业。”
作为非高科技公司,林道铭表示位于广州的生产线不会搬迁亦不会缩减规模,只是做好两手准备:“在中国与泰国之间形成双轨运行的模式。选择曼谷是因为珠宝手饰在泰国是一个成熟的产业,20多年前我也是从泰国搬到中国,我依然认为必须做好准备才能应对变化!”
川普多次扬言针对中国进行关税大战,的确让台商感到焦虑。林先生说:“20%的关税几乎是我们生存的底线”。他表示,若人民币贬值10%,对他的公司来说,利润也将减少10%。“如果川普宣布60%的关税,我们将毫无出路,因此才会有许多不同程度的布局。但川普又是善变的人,我们大多数同行也都是边走边看,最终还是要等他上任后才能更明朗。我想这是大部分出口商的心声。”
科技公司的“中国+1”布局
“川普2.0的不确定性,正是我们最大的挑战。”新代科技总监黄芳芷女士接受BBC中文访问时说。
2003年进军中国市场的新代科技以生产工具机控制器(controller)为核心业务。面对美中贸易战的持续升温,以及川普重返执政,黄芳芷坦言,公司在发展策略上必须“因地制宜”,陆续将部分生产线移出中国,到东南亚或回流台湾以规避风险。
黄芳芷表示,去年新代董事会决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附近建立第七家子公司,第一笔投资约五亿新台币,工厂今年将在落成。她表示,公司对马来西亚寄与厚望,在该国设厂因为当地中英文双语人才好找,公司内外沟通成本顺畅,“而且马来西亚与美中及其他国家关系也比较平顺,地缘政治风险小”,因此决计以大马为据点服务东协及土耳其的客户。
根据台湾经济部统计,台商对中国大陆投资在2010年达到高峰,当年新增投资金额146亿美元,自2012年开始下滑至128亿美元后逐年萎缩。至2023年对中国大陆投资剩30亿美元,投资金额萎缩至全盛时期的2成。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研究显示,2023年底接受调查的610家台商中,超过57%正在或考虑撤离中国大陆。
新代向BBC解释称,此次在大马设立新公司,除了地缘政治原因,还有技术配套原因,马来西亚拥有丰富的机械与加工行业专业知识及人才,相关机械专业人士的培养体系完善,东协各国的机械市场需求跟数位转型的需求也很大。
黄芳芷称:“我们预测川普重返执政后,美中贸易战将进一步延续,而全球局势也会从‘全球化’转向‘区域化’。企业发展不能再用同一套思维应对全球市场。在大陆与其他国家的业务,面对的市场与课题完全不同,就像经营两个平行宇宙。”
中国“进口替代”政策影响几何?
但黄芳芷强调,中国市场并没有因为转移生产线而开始衰退。她说,中国的进口替代政策是重要的关键。
她告诉BBC,虽然中国经济放缓,但内需市场仍然强劲,根据他们的市场调查,工具机控制器的需求去年仍成长超过15%,中国仍是全球机械工具机最大的生产基地,供应链体系更是全球最完整的。加上2024年至2025年中国推动的“旧机换新机”与“进口替代”政策,也成为新代在中国市场持续成长的助力。
所谓进口替代(Import substitution)通常是指发展中国家通过关税、外汇管制等手段限制进口的政策,其目的是扶植和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
“当大陆客户不愿或无法购买国外进口的较昂贵机器(例如西门子)时,他们就会来找新代。若有其他客户想在网上购买品质较好但价格低一些的产品,也会来找我们。无论是向上或向下,总能找到我们。”
然而,有分析也指出,进口替代未必能惠及所有台商,甚至有可能造成负面影响。譬如,台湾全国工业总会大陆处处长黄健群去年在台湾海基会的讲座便称,在进口替代政策下,中国大陆对于来自台湾低附加价值、或足以自给、另有进口来源的产品,将减少进口,至于中国大陆所需的关键产品将透过政策优惠及市场诱因,更积极吸引台湾企业赴陆投资。
台湾经济部智库中经院指出,“台商能不能在中国的进口替代中获利,还是要看不同产业及不同厂商在中国大陆市场的个别发展战略及角色来观察。”
台商面对的挑战与变局
中美贸易战的冲击似乎早已超越关税层面,延伸至科技、民生等多领域。事实证明,无论共和还是民主党,都延续了川普开启的对中压制路线。这也让在大陆的台商陷入艰困之局面,人民币贬值和高关税的双重夹击,让它们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台湾财政部统计显示,2024年台湾对中国大陆与香港出口比重为31.7%,较2020年历史高点剧降了12.2%。台湾财政部称,数字变化的原因是美中贸易战引发全球供应链重组与去中化,加上中国房市不振等亦加剧其内需疲弱,进而造成台湾对中国大陆与香港出口比重剧降,出口衰退货类主要集中于塑化产品、基本金属及其制品与工具机等,但积体电路、人工智慧之GPU显示卡等科技密集度较高之产品,则比起拜登执政四年来上升。
台经院副研究员钱思敏表示,关于绕道以“中国制造、其他国家如泰国”组装产品,再进口美国的做法,早在特朗普第一任开启美中贸易战之后便开始了。
譬如,在中国大陆沿海有位不愿具名的大陆台商便向记者透露说,面对川普强势回归,许多大陆台商也在考虑其它破解方法,譬如很多产品使用不实税码以规避重税。“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有很多人因此被罚款。”
针对这些“洗产地”以规避美国关税的行为,经济学人智库马志昂告诉BBC说,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市场这些国家过去几年成功吸引了中国的投资,并在向美国市场的转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些动态加剧了美国政策制定者对中国公司通过“后门进入”美国市场的焦虑,美国已开始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打压。
钱思敏称,台商仍要注意未来美国原产地的认定标准是否有可能加严。若不符合原产地的标准,则可能会被美认为是“洗产地”,仍然无法避免被课以高关税的命运。她说,“绕路”策略很多厂商都采用,经过多年也累积了到各国设厂的经验。不过,更需要注意是特朗普2.0时代的政策,有没有可能用其他措施逼厂商到美国设厂?“美国制造业回流是特朗普的目标,我认为他真的要做,可以用的手段还有很多,让厂商避不了。”
马志昂则强调,无论美中贸易战多么激烈,双方仍提供许多机会给投资者。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在采购等方面是一个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场所。因此,两个经济体不太可能实现完全的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