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慑、叙事与分歧:台湾在“93阅兵”看到的五个啓示

 出国移民资讯     |      2025-09-06 20:55:57
台北街头一位骑着机车的老先生停在一间摆满多台电视机的商店旁,电视机中正直播北京抗战胜利阅兵(3/9/2025)

图像来源,EPA

图像加注文字,台湾也有不少电视台与网络媒体直播北京“93阅兵”。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主持“93阅兵”,大规模展出新武器,不只是对国际“秀肌肉”,更被认为是对台湾的直接警告。面对军事威胁,台湾蓝绿阵营各自分歧,对应策略和历史论述都显现巨大落差。

台湾总统赖清德在同一天发文强调,台湾“不会用枪杆子纪念和平”,他被指聚焦“中国威胁”论述,并未在中华民国的历史定位上多着墨,外界质疑这是否将进一步推开中间选民和浅蓝民众。

与此同时,国民党要角现身天安门城楼,也在台湾引发争议。而阅兵中出现空载的“1945”车牌号检閱车,成为象征抗战胜利的符号,让国民党在抗战历史叙事中的角色“变成注脚”。

从军事威慑、历史叙事到政治角力,BBC中文梳理此次93阅兵针对两岸关系的五个启示。

北京对台湾传递的讯息

习近平自2012年成为中国领导人起,在2015年、2025年先后举行两次“93阅兵”,纪念二战抗日战争胜利。2015年举行阅兵前,官媒《人民日报》曾指出,目的包括震慑日本和中国国内的腐败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