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论坛”:台湾民进党当局从“不乐见”转向“不建议”收紧与会者监管恐致今年会议遭冷场

 出国移民资讯     |      2025-06-15 20:48:36


海峡论坛在中国福建省厦门举行,这是第十五届的照片。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中国官方主导的海峡论坛被认为是最具规模的两岸民间交流活动。

  • Author,

举办多年的两岸民间交流论坛“海峡论坛”,在台湾政府防范北京对台统战的新政令下,预计将首度无台湾官方人士出席。

台湾大陆委员会(陆委会)早些时候表示,论坛为北京对台统战平台,除继续禁止中央机关人员参与,今年更进一步收紧监管地方政府官员,从“不乐见”到“不建议”他们出席。

日前更有三名公务人员赴会申请被陆委会否决。

该举措在台湾引发舆论讨论,有声音认为带来“寒蝉效应”。

截至目前无台湾县市政府首长表态参与,历年积极热衷赴会的在野党国民党方面,仅有74岁前总统马英九和部分党务人士将出席。“海峡论坛”过往被认为是最具规模的两岸民间交流活动,周日(6月15日)将于中国福建厦门举行。 有专家指出,台湾多项强化国安的政策也促使民间赴会态度转冷。

海峡论坛的政治意味

“海峡论坛”自2009年举办,今年迈入第十七届,由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指导,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政府与部分台湾民间团体共同主办,北京当局将其视其为促进两岸融合与和平发展的重要平台,称台湾近年约有7000人参与,全盛期则高达万名台湾与会者。

日前中国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表示,今年台湾有关政党代表及各界人士有超过7000人受邀参加。

该论坛往年都会由中国全国政协主席亲自出席,台湾方面则固定有国民党副主席带团参加,为现有两岸交流中规模最大、也是层级最高的活动。

民进党政府执政期间,时任花莲县长傅崐萁、云林县长张丽善、金门副县长李文良及前台北市副市长邓家基等多名地方官员都曾参与海峡论坛。

2024年“海峡论坛”,国民党中央由副主席连胜文代表出席,地方政府则有云林县长张丽善、金门副县长李文良率团参与。

台湾陆委会长年定性“海峡论坛”具北京方面统战意图和政治目的,声明不准许中央官员参加,“不乐见”地方官员参加,今年则进一步“建议”地方政府不核准人员出席海峡论坛相关活动。

据台湾《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台湾政府政务人员及简任第11职等以上公务员,若要前往中国大陆,应向内政部申请。其他公务员则向所属地方政府或机关申请。

陆委会表示,截至目前无台湾县市政府首长表态参与,也已否决三名公务员申请。

陆委会向BBC中文说明,三人分别为一名已退休人员、两名为金门县政府在职人员,政府依之前宣布的政策,防范中共利用“海峡论坛”对台政治操作,不同意上述申请案。其并未透露更多三人身份的相关讯息。

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王宏仁向BBC中文分析,两岸局势转变促使台湾政府祭出更严格的规范,近年多起政府部会、政党遭中方渗透的共谍案,“让政府认为‘海峡论坛’已超过能监控的范围。”

过往论坛吸引国民党众多政治人物出席,包含朱立伦、侯友宜、胡志强、郝龙斌、洪秀柱、傅崐萁等。民众党去年也首次组团参加。

台湾前总统马英九今年四月与中国国台办主任宋涛见面。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前总统马英九近年多次赴中国交流。

“寒蝉效应”?

今年,除前总统马英九将亲自出席论坛外,国民党整体对参与论坛的态度趋于保守。

国民党县市首长们均未表示出席外,党部也降低派员层级,往年副主席带团参加,这次则仅由大陆事务部主任代表。去年在“海峡论坛”与中国国台办主任宋涛会面的国民党籍金门立委陈玉珍,日前面对媒体询问,也回应“有受邀”,但还没决定是否参加。

有国民党党务人士向台湾媒体表示,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将参与,规格并未降低,但也坦言,适逢大罢免时期,国民党此时大张旗鼓参与论坛并不明智。

王宏仁指出,新政令虽针对公务体系,也并未明文禁止两岸交流,仍间接影响政治人物和民间参与论坛意愿,恐产生“寒蝉效应”,亲中人士将转向檯面下管道低调赴中交流。

也有地方人士指几个民间团体、宗教组织,今年亦未接受邀请参加。赖清德政府五月将中国定位为“境外敌对势力”、发布国安17项政策,加严两岸交流规范,民间对于这次赴会态度显得消极。

政治大学国家发展所副教授黄兆年指,台湾陆委会当前的政策宣示,主要是对台湾国内亲中势力的“道德劝说”,立意是做社会沟通,使民众重新检视由中方主导的民间交流论坛,评估中国对台湾的影响力操作,建构风险认知及危机意识。

台湾金门与厦门隔海相对画面。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台湾当局今年五月将中国定位为“境外敌对势力”,祭多项政策防止中国统战渗透。

统战疑虑

“海峡论坛”在前总统马英九执政时期开启,中国官方设定“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为主题,举办主论坛活动以及基层交流、青年交流、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四大板块50项活动。

近年其在台湾国内引起多次争议,被普遍质疑藉由民间交流包装统战意图。 2020年,中国央视旗下“央视频”称前立法院长王金平参加论坛“求和”,台湾舆论譁然; 2024年,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在会中致词“作为一个道地的台湾人,也可以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亦引发民意反弹,遭外界质疑为中国“统战样板”。

王宏仁解释,论坛初期获台湾政府支持,认为“双方交流越多,越能了解彼此、避免误会和战争冲突”,但这项假设逐渐被推翻,该论坛非民间自发,受北京当局政治引导,与会的台湾政治人物必须认同“九二共识”及“一个中国原则”; 民间要参与也得经对方邀请,仅及于特定学者和团体。

黄兆年也指,台海地缘政治局势在2010年后发生改变,政党轮替后也不再以交流合作为方向,而是更谨慎面对中国影响力操作。“海峡论坛”为一种中共当局跟台湾亲中或非台派政商精英“制度化的沟通平台跟互惠网络”,北京透过其寻找台湾方合作对象,为其政治经济目标服务; 台湾地方当局的积极参与者则将其视为寻租平台,向北京争取经济上的特许利益,取得政治红利。

黄兆年说,历年不少台湾地方政府首长在论坛争取到将其农产品出口至中国,以获取施政成绩,“北京得到他要的政治妥协,也以经济杠杆实施政治压力。”

黄兆年认为,这些交流活动若仅服务特定政商势力精英的利益,反而伤害台湾整体的政治经济自主性、民主运作,及加深特定产业对中国的依赖,政府有必要提出反制地方当局措施,“台湾需要的是健康、平等互惠的永续交流。”

过往与会者则多肯定论坛的正面意义,认为有助促进及延续两岸和平理念。 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日前受访指,参与“海峡论坛”不如民进党政府所言会被统战,台湾人应对自己的民主自由有信心;马英九即将出席论坛,“就是要把民进党的封闭牢笼打开”。

也有学者认为,任何两岸间的交流对话都有助于缓和紧张对立。 佛光大学公共行政与国际事务学系专任教师柳金财日前投书媒体指,马英九以卸任总统身份参与,有助于破除寒蝉效应跟起示范作用,推动两岸和平发展,“重启两岸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