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大学校园涌入了“持不同政见者” 还有“电子升堂”和举报文化

 出国移民资讯     |      2024-11-21 22:10:46


香港铁路大学站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香港高校的中国大陆学生人数逐年增多。

“这不是港独吗?”

自从9月加入香港大学的研究生课程以来,这个疑虑是盘踞在张女士心中实时刷新频率最高的一个问句,常见于课上和课后小组讨论期间。

她在香港同学问出“你们从中国过来念书很辛苦吧”时感到警觉,反应几秒,立刻起身高声喊出:“我又没有离开中国,你几个意思?你是不是港独?”

在此后的几堂课里,几位香港本地学生试图向她解释香港本地文化认同,并出示数据,张女士不以为然,反复强调:“这里是中国,你们不该有这种想法。”


“你也不能说他们是战狼或者小粉红,这些新生代学生还没有那么妖魔化,他们只是在反击。”独立学者邓聿文就这一现象对BBC中文表示。

邓聿文分析,和前几代留学生比,包括张女士和戴同学在内的新生代留学生们是在民族复兴的论调背景下成长的,尽管近几年经济形势下行,但和前几个世代相比,新生代明显更有自信,面对不同的、甚至“敌对的”声音时,第一个直接反应是无法忍受,然后反击。

他认为,在特朗普上台、对华政策更不客气的背景下,这样不同派别互相敌视的趋势还会继续发展下去,思维已经成型的年轻人在没有重大人生改变的情况下“很难接受和改变”。

People are taking pictures with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ign in Hong Kong, on May 1, 2024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在先前的23年里,张女士在中国大陆完成中学到本科期间的16年教育。

中学时穿插在张女士必学课里的爱国教育课程在大学里延展为六门思想课。这些课程有选择性地介绍了中国成立的过程,肯定主要领导人的决策,以及强调国家主权、领土完整。

以台湾议题为例,这些课程以正史的手法强调台湾被中国发现的过程,这是佐证“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决定性材料。

“这是考试内容里很重要的送分题,送分题就是简单的必须拿到分的题。”张女士告诉BBC记者。

其余思想课程的具体内容张女士早已记不太清楚,但她清楚记得,整个本科期间,在台湾归属问题上自己写了四篇3,000字规模的论文,详述蔡英文、陈水扁等人“鼓吹台湾独立的罪恶行径”,但文章内容从不涉及为何蔡英文等人选择这个立场。当前中国大陆所有专业都必须学习多门思想政治类的课程。

张女士也坦承在所有可以选择的论文题目里,“这是最好写的,因为没有争议,台湾一定是中国的。”

2016年,中国官方的新华社发布指南,禁用“两岸三地”一词,此后几年里又多次修订,在台湾议题上加强用词管控。

张女士提出,她并不主动閱读官方文件,但是很清楚记得在2022年,大陆社交软体开始显示IP地址,其中明确将台湾列为“中国台湾”。不在“台湾”前加“中国”二字的表述会引起网友热议,认为这个称呼别有用心,需要通过强调“中国台湾”来明确立场。

“我觉得领土完整和领土意识是每个中国人的必修课,”张女士在访谈时常这样强调,尽管她表示自己并不了解什么是“台湾问题”。

“这是最基础的站位,不需要理由吧。”